“你说我才50岁,生场大病就能把个人养老金领出来?真的假的?”
“这可不是忽悠你!人社部都发通知了,今年9月起,不光退休了能领钱,有困难也能申请。”
8月19日,人社部联合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新规,把原本只属于退休后的养老钱变成了遇到急难险重时的救命稻草。到底哪些情况可以提前动用这笔钱?谁最受益?这事儿还真值得掰扯掰扯。
过去说到个人养老金,多数人脑海里就是一张长远规划表:每年存点、等老了慢慢花。但现实哪有那么顺风顺水?据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,每10个家庭就有4户面临因疾病或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。以前规定死板——非得等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动用自己的账户,要么彻底丧失劳动能力,要么移民出国。这下好了,新政一出,“救急不救穷”变成了“遇事先帮忙”。
新增的三种情形看似冷冰冰,其实暖心又接地气。第一条:一年内自己或家里直系亲属看病花的钱(医保报销后剩下的自付部分)超过当地上一年度居民可支配收入,就可以申请提前领取。这话翻译过来,就是李伯家今年突发重病,医保报完还倒贴两万多,一查正好超过广东去年平均水平,这时候他就不用再东拼西凑借钱,可以直接拿自己的养老账户应急。
第二条针对的是那些连续失业的人。如果两年内已经领满12个月失业保险金,还没找到工作,那说明日子确实不好过,这时候也允许动用个人养老金缓解燃眉之急。据民政部白皮书统计,截至2024年底,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.2%,其中长期失业者占比逐步上升,新规无疑给他们加了一层保障网。
第三条则是低保群体的福音——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,也可以随时申请提取自己的个人养老金。这对不少靠低保维持温饱的大爷大妈来说,是雪中送炭。据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目前我国低保覆盖人数超6500万,其中近四分之一为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,他们往往既没有稳定收入,又缺乏其他社会支持渠道,如今终于盼来了政策上的关怀。
有人问:“那我以后还能继续存吗?”答案是肯定的。不管什么时候提取,只要愿意,都可以继续往账户里充钱。而且,如果参保人去世,账户里的余额还能依法继承,不会被清零。“电子社保卡、掌上12333App都能线上办理,再也不用跑窗口排队。”这个细节别小瞧,对腿脚不便、住在乡镇的小伙伴来说简直太友好了!
还有一点不能漏掉:税收优惠依然在。每年最多1.2万元免税额度,对于工薪族和灵活就业人员都是实打实的利好。《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》显示,现在各类补贴与税优政策叠加使用,让越来越多普通家庭敢于规划未来,为自己和父母攒下一份安心储备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项制度虽然越来越灵活,但想靠它“一劳永逸”还是不现实。有些朋友觉得只开通个人养老金、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就够用了,其实单靠这一份,到头来待遇未必理想。从长远来看,多渠道、多层次保障才是王道。所以啊,有条件还是建议大家“两手抓”:国家发的一份基本工资不能丢,自主缴纳的一份私房钱更要留着,以备不时之需。
咱们身边故事其实挺多,比如邻居赵姨去年查出癌症,本以为只能卖房治病,现在却能通过新政把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应急;小区门卫王师傅前阵子被裁员,一度愁得睡不着觉,好在政策兜底让他暂渡难关……这些变化虽不起眼,却真实改变着千万家庭的生活轨迹。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,仅2024年全国重大疾病致贫户减少约18%,足见制度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。
现在回头看看,“只有到了年龄才能享受”的旧观念是不是该换换脑筋啦?随着数字化服务普及、新型补充养老方式兴起,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晚景都有更多选择空间。谁知道哪天会遇上麻烦呢?关键时刻手里握点主动权,总比空等政府兜底强吧!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你的生活突然遭遇变故,你会选择提前动用这笔养老储蓄吗?你觉得这种制度改革真的帮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了吗?#百家号银发科技#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盈昌优配-全国炒股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