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A股市场就是一场大型“悬疑剧”,每隔一段时间,总会跳出来一两个“主角”,搅动一池春水。
这次轮到巨人网络——这家曾一度默默如风的头部游戏公司,自2023年史玉柱亲自上阵搅局以来,又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故事。
可为啥一家老牌游戏厂,能在这AI、元宇宙、短视频、啥事都爱蹭个热度的赛道里,悄无声息地搞出一把股价逆袭?
更神奇的是,表面风光的背后,是一连串真人版“打怪升级”,还是又一次资本市场的“概念粉饰”?
说起来,这局谜团,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。
先聊点眼下大家关心的——数据。
年初,巨人网络的股价趴在11块多,几乎没人关注。
转眼到了9月,居然蹦到47块多,这谁看了不说一个服?
就连一些看惯行情翻船的股民,都忍不住要掐掐自己大腿,问一句:咋回事?是不是又有人在背后运作?
可别急着高潮,10月一到,股价滑落到41多,市场还是那句老话:风口周期轮流转,见好就收。
从财报上讲,巨人网络2025年上半年营收16.6亿,同比增长十几个点,净利润7.77亿,也有8%多的增幅。
也许有人嘀咕,这增速可没有以前快了啊?
别忘了,2023年上半年,同步增长都在30%以上。
这跌幅,是不是哪环节掉链子?
还是说,游戏行业本来就进入疲态?
又或者,史老板杀回江湖拉一把,财报上的温度正在慢慢传递战略变化?
谜底,还得继续扒。
要说史玉柱的江湖地位,估计80、90后是无人不识。
咱们小时候谁没听过靠脑白金起家的段子?
但他重返巨人时,其实外界挺多小道消息:
有人说他是看不下公司业绩变肉夹馍,又有人猜测是公司AI大业卡在原地,老大出马才有点新气象。
史老板自己也皮,2023的“征途嘉年华”直接摊牌,啥都敢说。
他那套“有想法就拍板,模棱两可就咱们唠,希望团队别瞎折腾”,搁哪儿都是好老板标配。
话糙理不糙,其实就是老企业家的“磨合三步曲”:要么我决定,要么咱商量,要么大家多数决。
结果怎么样?团队据说顺了气,业绩自然也往上走。
不过,把成绩全记到一把手头上,这跟考试全靠书桌风水一样有点不靠谱。
2025年上半年的这波业绩,背后更多还是靠产品创新。
现在最风头无两的,就是那款遛进iOS榜单前五的《超自然行动组》。
这游戏名,你听听,是不是自带BGM?
“摸金探险+团队协作”,听着有点像西游+盗墓笔记的合体版,玩家在线人数破百万。
巨人网络自己夸它“长青爆款”,说未来是增长引擎。
让我说,这种夸法多少带点“自黑”味道,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一家独大。
不过从市场成绩说话,本事的确不小。
具体咋成的?
公司给出的思路也不藏着掖着:
玩法简单门槛低,玩家一入坑就能召唤队友一起嗨,加上社交裂变的套路,基本上谁都能感受到团队氛围。
有点像全民斗地主那种“菜鸡也能混个朋友圈冠军”的感觉。
更关键的一环,是开发团队态度。
搞研发的那帮人一向跟不上趟,但这次巨人网络抓住了反馈机制。
你吐槽啥,他们立马就改场景,调怪物,做得还挺人性化。
说白了,就是捧着用户当“爹”一样伺候着,难怪留存和活跃照标冲。
这还没完,别的游戏厂都在卷大作和氪金,《征途》老IP却悄悄玩起了“小游戏+App”两手抓。
小程序流量池+深度体验App,看似套路浅,实则把用户圈得死死的。
像《王者征途》2月上线,直接引来2500万新用户,流水做到了6亿元,《原始征途》也加码买量。
什么?你以为小游戏只是骗流量割新手?
人家用户活跃度每日超百万,还有增长态势没停过。
《球球大作战》借着抖音和微信平台,再次撬开年轻团体,一举打通APP的转化通路。
这种打法,堪称“老树发新芽”——这老IP跟得起潮,吃得起红利,还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。
不过话说回来,巨人网络要想走出国门,这步棋暂时还没下活。
半年报一摊,海外业务收入区区604万,营收占比才0.36%。
看着真有点闹心。
别家中国游戏2025年都做到100多亿美元,巨人在全球搞得这一点小业绩,怎么看都是“差生代表”。
但公司不能全赖,主要是海外只有一款《太空杀》能打,捞点经验值和本地化思路已经算交作业了。
剩下的,就看新产品啥时候上线,能不能一步站稳脚跟了。
公司嘴上说“全球化发展是核心战略”,自研游戏都列入海外备战队。
说到底,这也是当前所有中国互联网大厂嘴里的“必答题”。
不过,巨人网络还多了一句:他们想借游戏把中国文化带出去。
这俩目标能不能双赢,也还得打一行问号。
说到底,现在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大概是AI赛道了。
史玉柱公开“站台”:AI才是未来,不整点智能玩法,迟早挤不进高质量赛道。
有心人会发现,他一回归后就不断往AI里砸钱,包括那轮跟爱诗科技B轮联姻,单笔超6000万美元,震掉不少圈内人大下巴。
还投资了Liblib AI,从AI生成图片、视频两头布局,说穿了就是想靠技术迭代吃一波时代红利。
公司也没装神秘:
AI不仅要深度嵌入主业务,自己的游戏也要玩点新花样。
《太空杀》去年玩的“AI原生玩法”,联手公众熟悉的大模型厂商,甩出了“侦探剧场”“内鬼挑战”这些玩法,显著拉高玩家留存。
不是说什么技术多黑科技,关键是体验新—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局遇到的是人还是AI。
再比如《原始征途》,直接把AI NPC“小师妹”做智能升级,AI不再傻呵呵一问一答,而是能主动跟你玩梗聊天。
这种体验,搁两年前别说游戏里,科幻片都得加特效。
投资、研发两手抓还不够。
巨人网络还想玩点产业协同——找上火山云、阿里云、腾讯云一帮“巨无霸”混搭队友,一起做大AI生态。
战略主轴就一句话:不能自己玩,得组团打怪。
大厂之间能不能真心合作咱不好说,毕竟各家算盘敲得响。
但好歹让资本市场看到这家老牌公司努力追赶热点的姿态。
说回来,巨人网络的进化,是一场独角戏吗?
显然不是。
它身后的中国游戏产业,一直有种“永远在焦虑怎么进化”的心态。
今天爆款你玩我也玩,明天资金就砸向AI,后天又轮到小游戏赛道。
玩家早就从单机怀旧变成了“走哪算哪”的网络游牧民,厂商轮着竞争,不进则退。
史玉柱们敢回炉重造,其实就是敢重新下注,赌自己对趋势的嗅觉。
这放在所有老牌互联网人身上,都是一把“谁先掉队谁成炮灰”的心理战。
可别忘了,资本市场从来都是“只认现实不认人设”。
史玉柱的流量红利吃一阵行,接下来还是得看后手。
AI能不能真把游戏旱地变田地,小游戏好成绩会不会持续攀升,海外布局能不能短期开花,都是接下来巨人网络要答的“加试题”。
任何一环掉链子,市场都会立刻用脚投票。
没人能一直靠愿景画饼,“拿钱不办事”,无非让炒作者们跑马圈地再转场割韭菜罢了。
说穿了,巨人网络这场重生,更像是一副中国游戏行业的大众脸谱。
老兵不死,只是换了赛道。
新玩法不断,焦虑始终在线。
史玉柱的选择与坚持,是典型的“中年危机式反击”——一边是对趋势的押注,一边仍需对现实的妥协。
AI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,小游戏也非长生不老的妙计,海外突围的那条路,指不定还满地荆棘。
但如果停下来,等待时代吞噬你,那才是真正的出局。
你怎么看?
老牌巨人的这场翻身仗,是王者归来,还是昙花一现?
关于老企业AI转型,你期待啥样的突破?
一起来聊聊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盈昌优配-全国炒股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